系統(tǒng)之家 - 系統(tǒng)光盤下載網(wǎng)站!

當前位置:系統(tǒng)之家 > IT快訊 > 詳細頁面

“兩彈”發(fā)祥地,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舊址被拆

編輯:chenbing 2016-06-22 09:46:10 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

  據(jù)悉,此前,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舊址拆遷的消息一直有在傳出。昨日,消息證實,63歲的建筑開始拆除。周邊幾個現(xiàn)代化科研大樓辦公的年輕研究員聞訊,紛紛趕來拍照留念。

  建于1953年的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舊址被稱作“共和國科學第一樓”,這里曾走出過包括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在內(nèi)的7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是中關村建成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實驗室大樓。

  曾走出過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等7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兩彈”發(fā)祥地,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舊址被拆

  ▲“共和國科學第一樓”原貌。

“兩彈”發(fā)祥地,中國原子能研究所舊址被拆

  ▲隨著轟鳴的機械聲,“共和國科學第一樓”逐漸倒塌。

  共和國科學第一樓

  據(jù)樊洪業(yè)介紹,中關村是中國科學院成立之后選定的‘永久院址’,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重要科研基地。原子能樓建于1953年,是在中關村建成的第一座現(xiàn)代化科學實驗大樓,是中國核科學發(fā)育的搖籃,凝聚和培養(yǎng)了幾代核科學研究人才,為研究原子彈奠定了早期的科學基礎,堪稱是‘共和國科學第一樓’。這棟五層高的建筑里走出7位包括錢三強、王淦昌、鄧稼先在內(nèi)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走出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謝家麟;三十幾位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

  現(xiàn)場:老樓倒地 眾人留念

  北京晨報記者來到中關村北二條,在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納米科學中心幾個現(xiàn)代化的高樓中間,找到了“共和國科學第一樓”,土灰色的五層建筑外立面顯得“寒酸”。整個建筑周圍被近兩米高的圍擋圍住,兩臺挖掘機正在作業(yè),從大樓北側動工,在轟隆的機械聲中,東北一側墻壁變?yōu)橐坏厮榇u。對于記者的提問,工地保安及其他執(zhí)勤的工作人員均表示“不知情”,并阻止記者靠近拍照。

  正值午飯時間,從其他科研樓里走出的研究員紛紛駐足觀看。年輕人對該樓的歷史略知一二,拿出手機拍下最后“留念”;瘜W研究所的一位博士生說,“雖然這樓看起來不起眼,但這里出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優(yōu)秀人才。”

  曾經(jīng):專家呼吁 列為“文物”

  在中國科技史專家葛能全所著的《錢三強傳》一書中,有錢三強手繪的一張示意圖,描繪的就是由這棟大樓裂變出去的,包括蘭州近代物理所、上海原子核所、北京高能物理所等八九個新的核科學研究機構。1990年,“原子能樓”成為中科院微生物所北樓。直到2012年,該樓主要為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微生物研究所使用。

  但就是這樣一個“中國核科學的發(fā)祥地”,近些年一直有著將要被“拆除”的傳言。從2001年開始,原中國科學院院史研究室主任樊洪業(yè)就為把“原子能樓”列為“文物”而奔走。“當年我提議把這樓辟為院史館,把它作為歷史文物來保護,不過一直沒有被采納。2012年聽說這樓要拆,又提出要保護。”但目前的情況讓已經(jīng)75歲高齡的樊洪業(yè)十分失望,“這些年我的努力可能只是推遲了拆除工期。”

  未來:傳言各種 命運未卜

  現(xiàn)場也有路過的研究員稱,聽說舊樓拆除后,會在原址建一座新的大樓用作科研工作,而這棟在我國科學研究史上扮演過重要角色的老樓將會被保留一面墻,以作紀念。不過,上述說法未得到中科院的證實,截至記者發(fā)稿時,中科院也沒有對這棟大樓的未來命運做出答復。

  “就算不能繼續(xù)用作實驗研究,做個博物館不是也挺好嗎。”一位年輕的研究員和記者聊起他在英國留學的經(jīng)歷,“歐洲很多早年的科研機構無法繼續(xù)使用,都被改造成可對外開放的博物館了,比如倫敦的格林尼治天文臺,大家游覽時既可以了解科學研究的過程,也能了解科學歷史,何樂而不為。”

  說話間,挖掘機再次開始作業(yè),樓體墻面接二連三遭受重創(chuàng)后轟然墜地,濺起的砂石塵土將這棟半個多世紀的科學“巨樓”淹沒。

  很多網(wǎng)友都表示,此研究所不應該拆,中國不是個傳承文化的國家嗎?都拆了還怎么傳承?連個影子都沒了。但現(xiàn)在不管說什么都于事無補了。

發(fā)表評論

0

沒有更多評論了

評論就這些咯,讓大家也知道你的獨特見解

立即評論

以上留言僅代表用戶個人觀點,不代表系統(tǒng)之家立場

官方交流群 軟件收錄